回首过去十年,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中国外贸克服中美贸易摩擦、新冠肺炎疫情等重重艰难险阻,在复杂严峻环境中不仅保持了较高增速,而且实现了高质量发展,成就全球瞩目,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,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。
一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,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升,为中国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
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中国外贸发展一路高歌猛进,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值高达39.1万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是2001年4.22万亿元的9倍多,20年间年均增速12.2%。2012年,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38667.6亿美元(24.4万亿元)。我国外贸巨大成就不仅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发展,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二是机电产品占比提高,劳动密集型产品降低,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
相较于劳动密集型产品,机电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、附加值高、资源要素消耗低、节能环保等特点,机电产品占比提升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三是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,区域贸易渐趋平衡,贸易稳定性安全性增强
十年来,中国外贸持之以恒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,传统国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,新兴市场快速发展;国内东部地区贸易份额仍占主导,但中西部地区增速快、潜力大、占比逐步提高,国内外市场分散度、均匀度日趋改善,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韧性逐步增强。
四是贸易主体结构不断优化,民营企业外贸已占半壁江山
改革开放以来,外资企业为中国外贸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长期处于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。近十年,民营企业异军突起,进出口快速增长,外贸占比不断提升,目前已代替外资企业成为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。2012年,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49%,民营企业进出口占31.6%,国有企业占19.4%。
五是一般贸易超六成,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,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
相对加工贸易,一般贸易具有国内产业链条长、附加值高、产业安全性稳定性好等特点。长期以来,加工贸易占据我国外贸半壁江山,2001年全国外贸占比55.45%,2002年至2007年平均比重为53.07%。近年来,加工贸易占比逐渐降低,一般贸易大幅提升。
六是外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
十年来,自贸区战略有序实施,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联通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,自贸伙伴覆盖亚洲、大洋洲、拉丁美洲、欧洲和非洲,我国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已约占我国外贸总额35%。